《中國人的癖——文化趣談叢書》
癖是個“雙刃劍”。比如石癖、花癖、茶癖、書癖等,它積累、創造和發展著文化,為社會的審美觀念創造著條件;但同時它也會破壞著環境和植被,在創造和發展著文化的同時,不同程度產生著副作用甚至社會公害——采石、移花等。到於賭癖、酒癖、變態癖等,就對整個社會而言,不論何朝何代,則是弊大於利,給社會造成危害。所以在歷史的發展中,癖又有好壞之分,有積極消極之別。因此,對歷代各種癖好產生的源頭,存在、發展的環境條件,對社會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等進行科學、深入地研究對凈化社會環境,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癖作為一種病態,主要表現在心理方面,是一種心理上的精神疾患;其次是環境、條件使然。所以,糾癖和醫癖,首先要從心理上入手,然後從改善環境條件方面出發,加強引導,方能奏效。對於一些使人厭惡、危害社會的病態、變態癖,則應在心理治療的同時,輔以必要的法律手段。總之,要將癖控制在對社會、對他人不構成威脅和侵害的程度為宜。
作者簡介: 孫順霖 著
孫順霖,字結實源,號時雨,品苦齋主。男,漢族,河南省滎陽市人,1944年7月出生,大學文化,中學高級教師。1960年參加工作。曾在省教育廳、省教育委員會任過秘書、副處長、處長、省電教館館長兼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長等職。社會兼職有:中華孔子學會會員、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、河南宗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河南省電教協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。在古文史方面,曾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,出版撰寫、合作撰寫、主編、副主編的學術著作30餘部。本人事跡和學術成果曾被收入《當代中國社會科學人物》、《世界大辭典》、《中華名人傳》等書中。
癖作為一種病態,主要表現在心理方面,是一種心理上的精神疾患;其次是環境、條件使然。所以,糾癖和醫癖,首先要從心理上入手,然後從改善環境條件方面出發,加強引導,方能奏效。對於一些使人厭惡、危害社會的病態、變態癖,則應在心理治療的同時,輔以必要的法律手段。總之,要將癖控制在對社會、對他人不構成威脅和侵害的程度為宜。
作者簡介: 孫順霖 著
孫順霖,字結實源,號時雨,品苦齋主。男,漢族,河南省滎陽市人,1944年7月出生,大學文化,中學高級教師。1960年參加工作。曾在省教育廳、省教育委員會任過秘書、副處長、處長、省電教館館長兼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長等職。社會兼職有:中華孔子學會會員、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、河南宗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河南省電教協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。在古文史方面,曾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,出版撰寫、合作撰寫、主編、副主編的學術著作30餘部。本人事跡和學術成果曾被收入《當代中國社會科學人物》、《世界大辭典》、《中華名人傳》等書中。
網上試閱:(按小圖放大)
Download:
0 留言 on "中國人的「癖」"
發佈留言